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ex_word in /www/wwwroot/name158.cn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6.0.2/functions.php on line 1174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case in /www/wwwroot/name158.cn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6.0.2/functions.php on line 1174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ex_word in /www/wwwroot/name158.cn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6.0.2/functions.php on line 1175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case in /www/wwwroot/name158.cn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6.0.2/functions.php on line 1175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case in /www/wwwroot/name158.cn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6.0.2/functions.php on line 1177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ex_word in /www/wwwroot/name158.cn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6.0.2/functions.php on line 1179
易经讲解,超越民族性的《易经》
就在国人对《易经》还感到高深莫测之时,西方人早就掀起了研究《易经》的热潮,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。
西方人利用《易经》的案例,最著名的要属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数的故事。莱布尼茨是17世纪德国数学家、哲学家,他学识极为渊博,几乎是个百科全书,甚至有人说莱布尼茨“一个人就是一个科学院”。当时他在冥思苦想怎样才能设计一台计算机,久久找不到答案,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一幅《六十四卦方位图》,才灵光一闪,豁然开朗而提出了二进制数原理。莱布尼茨发表《论中国伏羲二进制数级制》一文,并激动地说:“我不可思议地发现,三千年以前伏羲氏的古代文字竟藏有这个秘密!”他进一步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机,揭开了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序幕。今天我们都明白,如果用阴爻代表0,阳爻代表1,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六十四卦排列起来,就能得到六十四个二进制数。比如,火水未济卦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就是101010,风泽中孚卦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就是110011,等等。
有趣的是,莱布尼茨马上写信给康熙皇帝,要求加入中国国籍,并要求在中国建立科学院。可惜这件事情没能成功,要不然中国的历史或许能被古老的《易经》所改写。
现代大科学家,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也对《易经》十分推崇。他常常说,自己的科学思想是受《易经》太极图的启发而产生的。玻尔认为,万事万物都由两方面组成,这两个方面表面上看是互相矛盾的,但实际上是互补的,这叫做“互补原理”,是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的指导性原理。为了表达对《易经》和太极思想的喜爱,玻尔把阴阳互补的太极图当成是家族的标志,并在太极图上写到:相互对立的东西是互补的。后来玻尔为了见识一下《易经》的故乡,还亲自来过中国。
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,易经讲解西方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。他的“正、反、合”的辩证法是西方古典逻辑学的顶峰,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。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在于看到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,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的,矛盾的两方面互相依存,谁离开对方都不行。这种矛盾的思维是受了《易经》的启发,”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就是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,不存在纯粹的阴,也不存在纯粹的阳。这不是我们凭空杜撰的,在黑格尔的日记中,他曾经说:“中国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,古代的《易经》是这类思想的基础,《易经》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。”黑格尔其实并没有完全参透《易经》的奥妙,在晚年时,他曾遗憾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研究《易经》。
有“泰西儒士”之称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非常懂中国文化,做易经讲解的他
为中国作了很多贡献,尤其是向中国人展示了外面的世界。万历年间,他制成了《坤舆万国全图》,这是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,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。他还和徐光启合作翻译欧几里得的《几何原本》,向中国人传播西方科学。利玛窦也是一位很有趣的洋先生,他深入研究过《易经》,认为《易经》中的“帝”就是《圣经》中的天主,只不过名字不同罢了。利玛窦还认为,《易经》是一部自然哲学著作,并评价说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,而《易经》是中国的“智慧之光”。
泰西儒士利玛窦(1552~1610)
利玛窦,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,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。他对中国文化非常热爱,与当时的士大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他为早期的中西文
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人们称他为“西学东渐”第一人。
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《易经》的智慧连西方人也感到惊奇,它虽然古老,但并没有过时,因为真理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。遗憾的是,把《易经》思想运用到管理上还是一个空白,还没有几个人像上面那样的大师“开发”《易经》管理学。
获取海量国学资源,添加 微信:675971625 备注:卜风堂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ame158.cn/174.html